第五届锦绣华章文学奖:榜眼陈勇作品赏析
个人简介:
陈勇,男,52岁,贵州安顺人,大学工科毕业,工商管理硕士(MBA),曾长期在大型军工央企从事飞机研制技术及管理工作,担任过企业中层,后选拔到政府机关从事工业与信息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喜爱阅读、旅游及写作,曾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过一些技术及管理论文。2024年6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黔安小筑”,创作作品均展示于其上。然志大才疏、心勤手拙,因工作繁忙,只能于闲暇时搬弄些文字,创作些与日常生活、风景游玩、餐饮美食等不怎么劳心费力的文章及诗词歌赋,于工作中展示生活,于生活中体现认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次参加第五届锦绣华章文学奖大赛,也是在编辑老师的邀请下被动参赛的,展示了个人创作的几首自由体诗,在微友们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初赛银奖,已是出乎意料之外了,甚慰。希望能以此次参赛为契机,能在个人业余写作能力上有所提升,更好答谢微友们及组委会的厚爱。
风吹叶落,或东或西、或南或北,看似无章,实有规律,只是人们肉眼凡胎,难以理解而已,人的一生,其实也与此差不了多少吧!
作品赏析:
等你七百年
作者:陈勇
(安顺钟鼓楼始建于元1320年,原座落在今老大十字中心,高三层,底部石墙开有四门,联通东西南北四方道路,除晨钟暮鼓报时外,兼具佛事功能,民谣有云“安顺有座钟鼓楼,半截还在云里头”。1638明崇祯时徐霞客记之“有层楼跨街”;明末战乱毁于兵火;1768年清乾隆年间重修,为重檐攒尖顶飞檐式建筑,有“崇台拔地,飞阁凌霄,丹碧辉煌,星文拱聚”之赞;1821年清道光年间补修;光绪年间更名“鼎甲楼”并悬匾挂于其上;1952年为扩建安顺城拆除;2018年异址新仿建。)
为你,我已在人世间等了七百年,
只为今朝与你华丽的重逢。
那时我脚下的土地还叫阿达卜寨,
元兵的铁蹄正在这儿驰骋,
他们准备把我孕育出来,
作为这块土地上的标志性建筑。
工匠们的身影开始在我身上忙碌,
石砖墙基,木瓦重檐,
高耸云端,晨钟暮鼓。
终于我第一次高傲地露出了地平线,
成为这一带的地标,
我的乳名叫做“钟鼓楼”。
为你,我已在人世间等了六百年,
仍只为今朝与你华丽的重逢。
那时我脚下的土地已改名安顺,
明洪武朝的大军正在调北征南,
沿着我躯干墙体的四门延伸,
一座新的城市正在开始建设。
身边多出了很多江南口音的兵士,
征战讨伐,建屯设堡,
攻城掠地,烟火家园。
于是我开始矗立在这座城市的中心,
成就黔中腹地滇喉锁钥,
我的名字还叫“钟鼓楼”。
为你,我已在人世间等了三百年,
还只为今朝与你华丽的重逢。
某日我正在闭目聆听晨钟,
听闻有位游客在说“有层楼跨街”,
后来才得知他的名字叫徐霞客,
是一位后世很知名的大旅行家。
明崇祯末的战乱还是波及到了我,
兵匪混杂,占城抢财,
纵火焚烧,毁我身躯,
兵荒马乱中我就这样变成了断垣残壁,
直至清乾隆年间才得以重修,
我的名字改叫“鼎甲楼”。
岁月呀,就象一条波澜曲折的河流,
在我身边缓缓流淌而去。
七百年的沧桑岁月里,
我经历了建楼焚毁重修拆除的悲喜交织,
见惯了人世间的古今轮替,
如今的我又换上了新装,
重新耸立在一个人的安顺里,
虽然已不是以前安顺城的中心地标,
却赋予了更深的人文历史与特色美食,
迎接着各地来游玩观赏的客人,
为你,我已在人世间等了七百年,
只为今朝与你华丽的重逢。
这一路的风尘仆仆
作者:陈勇
你说你要来,
在这,
酷暑的夏季。
于是,
我顶着热风热浪,
去车站接你。
看着你出站,
眉眼笑意浓,
你深情地招招手,
告诉我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其实,
朋友呀,
你可知晓?
这一世注定的情缘,
时刻都在梦牵魂绕,
朝也思念,
夜也祝福。
你说你要走,
在这,
闷热的秋季。
于是,
我就收拾好行囊,
到车站送你。
来不及拥抱,
没好好告别,
你潇洒地挥挥手,
消失在来去匆匆的人群中。
只是,
朋友呀,
你可知晓?
我心底深处的柔情,
已随着你身心离去,
伴你平安,
随你远行。
你终归停不下前行的脚步,
沿途的人事与风霜渐入面容。
朋友呀,
这一路的风尘仆仆,
还要经历多少磨炼与沧桑?
惟愿你知:
无论风雨再大,
不管季节寒热,
你来,
我接。
你走,
我送。
凝视
作者:陈勇
这尊雕像,
放置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院落里,
工艺精湛,
细节入微,
很是吸睛路过的人。
应该是那位画坛名人的头部特写,
形体高大,
胡须髯髯,
神态自然,
双目睿智,
专注地凝望着前方。
似乎在审视众生,
又似已看穿所有。
世间的众生万象,
是非纠扯,
在这双眼眸里,
清澈见底。
仿佛若日出日落,
四季轮替,
平静得不起波澜。
又若大彻大悟,
通晓古今,
不再有些许疑惑。
这得,
经历过多少风霜冷热,
才会,
炼就这种人生大智慧?
而过往的人们呀,
只是,
把这当作一件艺术品,
停——惊羡莫名,
行——各奔西东。
你要写安顺 就不能只写安顺
陈勇
你要写安顺,
就不能只写安顺。
你要写冬季里常见的暖阳,
更要写夏日里诱人的清凉。
你要写世人皆知的壮丽大瀑布,
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心中的震憾。
更要写飞瀑淬击的犀牛潭水面上,
波光潋滟,
雨中彩虹,
雾濛的水汽映衬起神奇的瀑影,
以及游客们惊叹中的沉醉。
你要写传承大明屯堡的断续烽烟,
托起六百年厚重人文历史的小城。
历经明清近现代的沧桑,
演绎当代众生的情怀。
你要写深山名刹古庙中,
信念与世俗杂揉交融的人文,
伴随晨钟暮鼓的烟火人间。
你要写时代变迁的历次人囗迁移,
调北征南到调北填南的开疆辟土。
你要写建省设府后,
战乱纷扰民变频发的数百年风云,
以及那国家和民族崛起后,
这方水土这方人民,
南北融合带来的改天换地。
你要写背街小巷招牌林立的美食,
品多色诱酸甜香辣的千百种滋味。
微风轻拂的日光里,
吸引着谁的眼神?
刺激着谁的味蕾?
你更要写烟火人间里的青春真情,
夕阳下相依相偎缠绵漫步的情侣。
一幕幕深情的对视,
勾起了谁的思念?
萦绕着谁的记忆?
水调歌头●中秋
陈勇
中秋佳节至,古今风俗同。遥问天际明月,悬挂几多年?昔传嫦娥飞奔,宫殿却称广寒,孤清何足道。吴刚空伐树,玉免乱捣药。
时空易,神迹变,科学明。何必有恨,月宫明亮实荒芜。人类执着探索,星辰宇宙奥秘,总有破解日。天仙不值羡,人间重团圆。
走过咖啡屋
陈勇
不知何时,
这处每日路过的空地上,
新开了一间咖啡屋。
绿白相间的塑钢小屋,
紧凑整洁的工作间,
可供歇饮的小小露台。
加上旁边撑开的两把遮伞,
在周围翠竹掩映的环境中,
显得是那么的和谐,
带给人一些惊喜。
咖啡屋的主人,
是几个年轻的孩子。
忙碌的身影,
轻捷的步伐,
洋溢在脸上的笑容,
如阳光般灿烂,
阐释着青春的骄傲。
咖啡的芳香,
飘浮在小屋周边的空气中。
怀旧的音乐,
传响进路过的人们心脑里。
那些走过咖啡屋的年轻人,
也会在这儿遇知,
揭开着相约的序幕吧。
咖啡是媒介,
相遇是缘份。
既然五百年的一次回眸,
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那么从相遇到相知,
得修行多少个五百年,
才能成其正果。
只是,
末修成正果的人们,
是否,
也会如千百惠那般,
每当走过这间咖啡屋时,
心有所思,
情有所想,
忍不住慢下了脚步?
免责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编辑:admin